<{股票配资开户}>价值两千三百万的翡翠珠子,背后竟藏着溥仪的命运波折{股票配资开户}>
一串看似普通的翡翠珠子能值多少钱?两千三百万。让人和它绑在一起的,不仅是价格,还有说不出口的命运弯弯绕。说实话,要不是在保利夜场上亲眼见到那串项链,我一直以为,这种级别的古董只活在小说跌宕里,轮不到现实。可“珠子有价,故事无价”,这话,真不是哄人的。
那么多珠子,三十颗,颗颗圆润,没有一点瑕疵,一开灯,就像一把翠绿的小米粒撒出来,野得像老北京郊外初夏的草。可知道吗?这串珠子的原主人,不是贵妇人,也不是巨贾,而是中国最后的皇帝——溥仪。你要是觉得皇帝脉脉风流,闲来把玩珠宝,那就太天真了。那会儿,皇宫是个看起来风光、实际上破旧的壳子,外面新政变来变去,里面的金银细软,却像被褥子里的绒毛,一点点被外头的人掏出去。
我越想这个事儿,越觉得皇宫那几年就像个漏水的船。别看门槛高、瓦片亮,实际上地底下进老鼠。1912年以后,清朝没了,溥仪还在紫禁城里住着,却是坐吃山空的架势,身边的亲信、太监、管事的、甚至御膳房的厨子,都难免动点小手脚。他们呀,谁没点活路要留?小心地把一些从苏州运来的玉器埋在藏经阁,碰着机会再变作银子换顿饱饭价值两千三百万的翡翠珠子,背后竟藏着溥仪的命运波折,谁也怪不得谁。乱世嘛,人心微妙。
我总觉得,溥仪其实很明白,自己就是被大水冲到小舟上的人。他手里的那些宝贝,比起糊一口饭来,怕也没那么重要了。可最出人意料的是,连溥仪也“以身作则”,加入了蚂蚁搬家的队伍。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你要想到他当时的处境:袁世凯翻云覆雨,宫里外头都在盯着他的那点财货。再加上赔款、国库空空,连日常的花销都得咬牙撑着,珍宝不是用来把玩的,而是随时用来救命的。你说翡翠拍卖行情怎么样,那大火烧了建福宫,烧的或许不只是珍宝,而是一个时代最后的遮羞布。
说到这段大火,才是真的悬。1923年的初夏,北京胡同里的天燥得像纸,夜里风一点也不温柔。那晚忽然建福宫失火,火光照亮半条街,宫城外的老百姓都出来围观。有人说是电线出事儿,有人却小声嚼舌根,说是有人想趁乱把库房里的东西“顺”出去。溥仪后来说什么也不信那只是意外——毕竟,丢的全是最值钱的。你把自己想象成那时的一个小太监,睡梦里忽然听见跑动吆喝,赶着去救火,结果回来发现手下的账都对不上号了,心里该有多凉。
溥仪心里清楚,有些东西是保不住了。偏偏有些宝贝,眼看着流到不知哪只手里。可他毕竟是皇帝,有些朝珠是只戴给祖宗看的,朝天门严严实实地锁着,没人敢轻易问津。可惜,人心一变,规矩全都成了摆设。溥仪在一个看不出门道的角落翻到这串极品朝珠,他大概犹豫过:“留着有啥用?不如……拿出去换点银两,也能给老妈子打打牙祭。”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他捏着这珠子,神色到底是复杂——又有点不甘,又像是看淡了过去自己那点子虚荣。“好吧,那就换银子。”他把朝珠装在布袋子里,带着点东张西望的心思,出了紫禁城,拐上了老北京城里的胡同。他也许不会想到,这珠子,会像流浪汉一样,在人手里辗转成多段故事。
溥仪带着珠子找到了一个大人物——铁宝亭。老铁当年很“边缘”,没什么家底,最早靠蹬三轮挣学费,后来在玉器铺里当学徒,一锅粥凑几个铜板。可他天生有点狠劲,硬是凭着鸡贼和一双雕花手指头,把小玉器铺子做成了南城最火爆的大厂。
说起来,铁宝亭要不是混出名头来,也未必能收这种东西。他面对溥仪,自然要装作没看见对方褪色的龙袍,只认真地端详朝珠,“好料子、老做工、颜色正”——每一颗珠子的光晕在灯下打着旋儿。两人谈钱,气氛半明半暗,像谁都不愿意让对方看穿底牌,但说到底各取所需,没多少世态炎凉。
你要说铁宝亭真就把这串朝珠留着做传家宝,那也不现实。他做的是玉器生意,讲求的是流转。有时候,东西太扎眼,反而不敢拿出来卖,只能拆散、拆分、重组。朝珠最后变成了两串项链,这一步啊,倒像是老铁的生意经——断舍离。拆完以后,谁又记得那朝珠本来属于哪个皇帝呢?等过了铁宝亭的手,再有人问起,也不过是“老北京铁家的翡翠”而已。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像关东糖块——甜里透几分苦。铁宝亭把两串项链转手卖给了黄仲涵。黄仲涵也是从盐碱地里挣出来的人,善于赚钱,不会乱撒金。买这两串项链,也算是为家添点气象。他有两个心尖宝贝女儿,项链也就一人一串地继承下来。从前的富贵人家到底气派,这么大一串祖母绿,随便过多少年,拎到拍卖场上,还是自带光环。
可是命运绕了这么大一圈,项链还是要见天光的。九十年代,香港佳士得风风火火地拍卖,两串项链,一串先行、成交近七百万港币,另一串又过了些年,被人一轮轮争抢,最后价钱一路窜到两千三百万。项链戴在谁脖子上无所谓,但背后的那段往事,却像包浆一样,越搓越亮,不肯淡下去。
你说,物是人非是不是特别残酷?这一圈人,从帝王将相到商贩百姓,谁不是在命里兜兜转转。有人为了家族续火,有人图个温饱,也有人只想保住手里一件唯一的纪念品。可无论怎么样,这一串充满隐痛和心思的珠子,比什么都像那个时代的影子。到最后,人只剩下一个名字,一串珠子,一声叹息。
每次在拍卖场里看人举牌子的样子,我都要在心里问一句:其实你买到的,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是身份,是想象中的尊贵,还是过去早就塌碎、不再拼得上的旧时光?也许我们谁都说不清。项链不过是道具,真正流传下来的,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事和勇气,还有被命运磨损过的人情烟火。
故事讲到这儿,就像夜市灯火下的尾声,没什么完整的结局。人的心思,珠子的光,风吹雨打,也许才是最难替代的宝贝。谁也说不全,谁也看不透。只是想着,日后要是有一天无意间再遇见这串项链,会不会也有人在心里轻轻叹一句:原来你还在这儿,还记得那些年,不肯散去的故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开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