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开户}>感谢关注支持!借顶尖机构眼光挖掘宝藏基金经理及二八法则应用{股票配资开户}>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借顶尖机构的“眼睛”搭投资顺风车
持续跟踪顶级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挖掘各类宝藏基金经理 ——价值慢生活
价值慢生活第32篇原创文章
“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于20世纪初期提出的,很早之前,维弗雷多帕累托注意到,80%的豌豆是从20%的豆荚里出来。帕累托指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据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绝大多数,因此,只要控制住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就能够控制事物发展的全局。这一原理后来逐渐演变成被当今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很快被各路专家学者在诸多领域推而广之,并且都惊人地适用。
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个体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当然,还有更多类似的例子,比方说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别人支配;20%的人获得成功,80%的人不会成功;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悲观消极;20%的人高价买时间,80%的人低价卖时间……
帕累托分布描述了赢家通吃的极端效应。这个效应非常普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时时适用,潜伏在周围的每个角落、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二八法则”的专家理查德科克认为:凡是洞悉了“二八法则”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改变命运。
— 1 — “二八法则”案例
众所周知,鳗鱼肉质爽脆,肥美可口,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美食家和消费者的喜爱。而鳗鱼养殖业虽获利颇丰,却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极大的风险,可以说是一项风险投资。因为鳗鱼苗的成活率普遍较低,比其他所有品种鱼类的平均成活率都低出一大截,一般来说只有20%~30%,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就可能连20%的成活率都达不到。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在养鱼池里投放了100万只鳗鱼苗,最终成活下来并且能帮我们获利的往往只有20万只,其余的八成都会变成一文不值的鳗鱼泥,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可见,鳗鱼的成活率高低是制约该项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对鳗鱼的生活习性有极为深入的了解才可能将鳗鱼养好,另外,在养殖过程中的运气成分也会对最终的成功与否产生极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年轻的“90后”,刚从学校里毕业的小马一步跨入了鳗鱼养殖这个行业。小马家可以说是鳗鱼世家了,几代的父辈们都是干这一行出身的,大学毕业以后,他也理所当然地子承父业开始从事起鳗鱼养殖行业来。小马深知父辈在养殖鳗鱼苗的过程中付出时的艰辛劳作和收获时的无能为力是多么的不成正比,就越发希望能通过一些更合理、更科学的途径带领大家走出鳗鱼养殖的怪圈,摆脱那种凭借运气苦苦等待的困境。于是,小马开始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持续改善养殖条件:保障最干净、鲜活的水质,保持最适合鳗鱼生存的水温,以确保鳗鱼的基本健康状况,同时不断改良鳗鱼专用饲料,促进消化,寻找更适合它们茁壮成长的饲养方法,还试过放音乐、种水草等千奇百怪的办法……但是,这些做法对于提高鳗鱼苗的成活率来说,起到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小马并没有气馁,发誓一定要找到提升鳗鱼苗存活率的可行方法。他开始四处求助,上网查看海量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养殖类读本感谢关注支持!借顶尖机构眼光挖掘宝藏基金经理及二八法则应用,并且找到了相关的生物学专业人士。听了小马的来意,专家带领一支考察小组开始对鳗鱼的养殖过程和成活率数据等进行了科学的记录和严密的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养殖的过程都很正常,一切均严格按照流程标准规范地进行,而鳗鱼苗会20%活下来,80%死掉,这也完全符合自然界的“二八法则”。
通过对鳗鱼养殖的分析判断,专家们发现调查结果与“二八法则”是完全吻合的,而“二八法则”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几乎不可违背。但小马还是不甘心放弃,送走专家后仍然坚持继续观察和细致研究鳗鱼的日常生活习性,并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每天关注喂食前后鳗鱼苗的动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小马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投食后,大多数的鳗鱼都会拼尽全力地去寻找食物,为了得到鱼食,它们要打响一场苦战,必须一刻不停地游向鱼食撒落下来的方向。其中那些比较强壮的、个头更大一些的鳗鱼会及时冲到最上面,顺利地抢到充足的鱼食;而那些身体素质偏差的、个头比较小的鳗鱼却拼死拼活也很难分得一杯羹,跟着游上半天却一无所获,腹中空空黯然而归。像这样循环下去,久而久之,这批没有力气的鳗鱼苗最后只能饿死在池底。
小马恍然大悟:这就是自然界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啊。此后,小马对症下药,除了水质管理、池塘专养、轮捕轮放之外,创造式地采用漩涡对流式投食法,即从鱼池底部向上冲水,让整池水形成对流。这样一来,所有鳗鱼苗都会被巨大的水流冲击到水面上,轻而易举地吃到鱼食什么是股市二八行情,自然就获得了高产高效,鳗鱼苗的成活率曾经一度达到了90%以上,这一做法被附近的养殖户纷纷效仿。 (案例来源:《投资心理学:投资其实是一场心理游戏》)
— 2 — 史特金定律和幂律
科幻作家泰德史特金指出,90%的科幻小说确实很垃圾,但任何事物中的90%都是垃圾,只有10%才是有意义的。10%的科幻小说可以和人类古今写作的任何作品媲美。这就是“史特金定律”:任何事物当中的90%都是垃圾。这个定律带给行为上最明确的指向就是:确保你所关注的是该领域最好的东西。比如,阅读时必须推崇读各领域的经典作品,因为那是该领域最好的10%。比如,投资时必须推崇各行业的头部公司,因为那是该领域的最好的10%。史特金定律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帕累托分布。
物理学在研究地震时发现,小地震屡见不鲜,但大地震很罕见。地震的震级多有不同,但震级越高,就越罕见。地震能量每增加一倍,相应震级的地震发生概率就会降低3/4倍,最终会得到一个从小规模地震到大规模地震分布的滑坡曲线。物理学家称这种关系为“幂律”,因为这种分布是用指数方程或幂来描述的。生物灭绝事件的规模、太阳耀斑的程度、股票价格的波动、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等等都遵循幂律,这是复杂适应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幂律分布是一条没有峰,且不断递减的曲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微小事件和少数非常重大的事件并存。首先,幂律分布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风险。其次,幂律分布存在揭示了自组织系统的某些基本规则。幂律分布的效力随时间的延续而增强,正如纳西姆塔勒布所说的,许多稀有事件会向我们展示它们的样子:我们很难计算它们的可能性,但很容易对它们发生的概率形成一般概念。当然,随机事件或意外事件也可以解释成功,并且成为赢家通吃结果的原动力。一个人可能完全因为随机的原因而稍稍领先于其他人。
在彼得蒂尔看来,帕累托分布、史特金定律、幂律,就是“幂次法则”。在《从0到1》中彼得蒂尔说:“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不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少数人往往会取得极大的成果,不要低估了指数级增长。指数方程描述的是最不平均的分配,它完整定义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而我们几乎毫无察觉。”
我们通过下面内容理解下彼得蒂尔为什么说世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
财富分布是幂律分布的(以下内容来源智本社清和社长)
上图是桥水基金绘制的显示美国贫富差距的一张图,可见从80年代开始,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如今,美国最富有的0.1%的人拥有的财富总量,大约等于最贫穷的90%的人拥有的财富总量。这一财富分配状况与1935至1940年的情况类似。 根据央行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布《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资产高达317.9万元,其中大多数人“被平均”。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资产总和占比达63%,最低20%家庭仅占2.6%。 根据招商银行个人客户存款数据显示,不到2%的个人客户(金葵花)占有总财富近50%。另有不到0.06%的个人客户(私人银行)占有总财富近30%。 2019年全国人均存款为5.87万元,其中5.6亿人的存款数额为零。私人银行客户和金葵花客户的人均金融资产分别为2731.66万元和150.20万元,是全国人均存款的465倍和25倍。 2020年,新财富500富人的财富高达10.7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中国GDP的1/10,超过了北上深三城的GDP总和。
风险投资回报或好公司是幂律分布的(只有两种公司:超级成功与其他)
在《从0到1》中彼得蒂尔这么描述的:
每个风险投资家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寻找可以成功的企业。不过,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知道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知道公司都有差异,却低估了差异的程度。错误就在于他们期待风险投资的回报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没有希望的公司会倒闭,中等公司会一直持平,好公司的回报会达到两倍甚至四倍。假设了这个平淡无奇的模式后,投资者进行了多种投资组合,希望其中成功公司的回报可以抵消失败公司带来的亏损。 但是“撒网式投资,然后祈祷”这种方法通常会全盘皆输。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如果你看重撒大网,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仅仅几个日后价值势不可挡的公司上,一开始你就会与这些稀有公司失之交臂。
上图清楚地展现出现实和错误认知之间的差异。
Fund的业绩表现解释了这个扭曲的模式:是我们2005年的投资组合里表现最好的公司,回报比其他所投资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帕兰提尔,是表现第二好的公司,带来的回报比刨除外所有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个高度不平均的模式并非偶然:我们其他的基金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风险投资中最大的秘密是: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得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 3 — 幂次法则对投资的启示
“二八法则”、史特金定律、幂律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后取得的成绩,其实只是来源于我们20%的努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其他80%的努力是完全的无用功,这些付出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的收获。更通俗地讲,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现在,许多事情正逐渐从80/20变成更为不平衡的99/1。也就是99%的互联网流量都是不到1%的网站创造的,99%的图书销量是不到1%的作者贡献的。当今几乎所有东西都有赢家通吃的效应,包括了伤害和收益的来源。因此,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或增加反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幂次法则引入投资领域,那么显然将得到一些洞见。好公司总是少之又少,好公司的管理者也是少之又少,而好的投资者也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符合帕累托分布或史特金定律。因此,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好公司,也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管理者都是好的管理者,并且,更不能指望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好的投资者。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在证券市场,能够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一定是其所在行业的头部公司。这些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的为数不多的公司几乎攫取了行业内所有的利润,产生了典型的“赢家通吃”效应。在美国市场是这样,在A股市场也是这样。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的A股,利润越来越趋于向头部公司高度集中,呈现出典型的帕累托分布。长期投资于这些头部公司,也将同步获得超额的回报。
查理芒格先生曾经对此进行精彩的诠释:
一家公司的几个产品或几个客户就能产生大多数利润,或者几个销售员就可以贡献总销量的大部分份额,在许多企业活动中,有限的几件事就可能产生巨大的价值。然后问自己:我们该如何分配时间、工作、注意力或者金钱?我们能够一眼识别出那几个有限的重要事物吗?
查理芒格对此进行验证。他说:
如果把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表现最好的10个投资拿掉的话,那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就是个笑话。巴菲特则直接宣称,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只有四五只。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集中资金,大量买入;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而不是将鸡蛋放在十几只篮子里,暴风雨来临时不知道如何看好哪一只。
彼得蒂尔认为:
每个伟大的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没有人事先确切知道哪些公司会成功。垄断性企业所捕获的价值比几百万大同小异的竞争性企业所捕获的还要多。然而只有一小部分的公司获得了呈指数级增长的价值。投资者的任务就是鉴定那些刚起步的前景光明的公司,投资这些公司并从中获利。如果他们判断无误,那么就会获得超额收益。然而,因为成功的公司需要时间很长。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等不到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往往刚开始就失败了。
在彼得蒂尔看来:
普通的投资者通常会构建多种投资组合。但是,洞察到幂次法则的人不会那么做。因为他们知道,投资的回报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的公司将完胜其他所有公司。只是,因为没有人事先确切知道哪些公司会成功,所以必须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一个好的投资组合,每家公司都必须真正具有取得极大成功的可能性。彼得蒂尔通常只关注五到七家企业。这些企业通常都具有十分独特的基本面,未来可能产生数十亿美元的价值。彼得蒂尔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不关注事物本质,而是关注其是否适合多元化避险策略的财务问题,那么投资就像是在买彩票。
桥水基金的雷达里奥说了这样一段话:
“80/20法则”是指你从20%的信息和努力中得到80%的价值。(同样,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努力来获取最后20%的价值。)理解这一法则后,一旦你了解了做出最好决策所需的大多数信息,你就不必再限于不必要的细节之中了。
巴菲特在2018年致股东的信上写道:
投资者在评估伯克希尔时,有时候会过度关注我们众多不同业务的细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树木”。由于我们有大量不同的样本——从细嫩枝条到参天巨木,分析这些样本会让人头脑发麻。我们的有些树木可能罹患疾病,可能撑不过10年了。而其他一些树木,必将成长得高大健美。幸运的是,想要粗略估计伯克希尔的内在商业价值,没有必要单独去评估每一棵树。
高瓴资本张磊则是这么说的:
“逻辑上的升维”和“决策上的降维”无疑是对真相的最好描述,只有在更好的、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要抓住那些关键性问题来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有选择性地寻找和投放,尽量抓住那些能为我们奠定主要收益的几笔投资,在几个重点公司上集中分析研判,下足资本并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开户观点